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1号院18号楼103-363 18212515324 modernday@msn.com

公司新闻

北方大省的破圈困境:山东城市联赛为何难复制 “苏超” 式狂欢?

2025-06-18

当江苏 “苏超” 足球联赛凭借 “散装十三太保” 的自嘲式玩梗火遍全网时,山东球迷却陷入困惑:同样拥有深厚足球底蕴和经济实力的齐鲁大地,为何始终难破 “城市联赛梗” 的流量困局?这一现象背后,折射出南北文化基因、经济结构乃至社会心态的深层差异。

一、文化基因的 “整装” 与 “散装”

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,“礼仪之邦” 的传统烙印深刻影响着社会表达。无论是济南与青岛的 “齐鲁德比”,还是各地市的民间赛事,都习惯以 “兄弟同心” 的姿态呈现,缺乏江苏式 “互不服输” 的对抗张力。江苏球迷敢用 “吊州”“巾州” 等自嘲标签制造话题,甚至文旅局下场接梗,而山东官方始终对 “葱省” 等地域梗保持谨慎,导致赛事缺乏烟火气。

这种文化差异在方言使用上尤为明显。江苏 13 市球迷用吴语、江淮官话、中原官话等方言互相调侃,将球赛变成 “方言大观园”,而山东方言虽丰富却缺乏系统化的文化输出,未能形成类似 “苏超” 的语言狂欢效应。儒家文化强调的 “中庸” 与 “稳重”,反而成为网络传播的天然屏障。

二、经济版图的 “双子星” 与 “散装均衡”

江苏 13 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,最富与最穷城市 GDP 差距不足 4 倍,这种均衡格局为 “苏超” 提供了天然的对抗土壤 —— 宿迁球迷敢在苏州主场喊出 “谢谢老大哥”,既自嘲又暗含较劲。反观山东,青岛 GDP 是枣庄的 7 倍,胶东与鲁西的经济鸿沟难以弥合,强行复制 “苏超” 模式容易沦为 “济南青岛独舞”。
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产业结构。江苏以数字经济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引擎,2025 年 “苏超” 吸引江苏银行等企业主冠名,商业化运作成熟。而山东仍以石化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,文化创意产业占 GDP 比重不足 5%,高附加值企业稀缺,导致城市联赛难以获得持续的商业赋能。

三、年轻群体的 “逃离” 与 “留守”

山东正经历着严峻的人才虹吸效应:2024 年常住人口跌破 1 亿,近十年净流出超 250 万人,其中 76% 为 18-35 岁青年。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从 72% 暴跌至 57%,青岛海洋大学毕业生首选就业地竟是上海,济南大学生热衷考公调往长三角。这种 “人才中转站” 的困境,直接抽空了城市联赛的年轻创造力。

对比江苏,其城市联赛通过 “青训俱乐部委托组队” 模式,既锻炼本土球员,又吸引年轻人参与。而山东的电竞、短视频等新兴领域虽有零星亮点(如 2021 年济南英雄联盟手游赛融合泉城元素),但缺乏持续性的青年文化培育,导致赛事热度难以转化为网络梗。

北方大省的破圈困境:山东城市联赛为何难复制 “苏超” 式狂欢?evo视讯·(中国大陆)真人平台

四、破局之路:从 “文化输血” 到 “内生造血”

  1. 解构地域符号:曲阜与济南可打造 “圣贤德比”,青岛烟台主打 “海港争霸”,济宁枣庄挖掘 “运河风云”,将儒家文化、海洋文明等元素转化为年轻化表达。
  2. 分级赛事下沉:借鉴青岛 2025 年 69 支队伍的分级联赛经验,让社区、企业、学校成为赛事主体,避免 “全省大一统” 的行政化运作。
  3. 政策精准滴灌:落实《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在电竞、短视频等领域设立专项基金,吸引头部企业落地。
  4. 激活民间力量:鼓励自媒体用方言创作赛事段子,允许企业以 “煎饼卷大葱”“泰山挑山工” 等 IP 开发周边,形成 “官方搭台、民间唱戏” 的生态。

山东的困境本质是传统大省在数字化浪潮中的转型阵痛。当江苏用 “散装文化” 玩转流量,广东以 “敢为天下先” 的创新领跑时,山东需要在保留文化底蕴与拥抱年轻化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。唯有打破 “整装” 思维,让每个城市都成为文化输出的节点,齐鲁大地才能真正破解 “城市联赛梗” 的流量密码。